包金亮:平凡崗位上的學習之星,引領鄉村振興的楷模。
在磐安縣這片充滿生機的土地上,有一位名叫包金亮的普通農民,他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什么是“百姓學習之星”。作為磐安縣山之舟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的總經理,包金亮不僅在食用菌領域取得了卓越成就,更在終身學習的道路上不斷前行,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為鄉村振興貢獻著力單。
一、政治立場堅定,緊跟時代步伐
包金亮熱愛祖國,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認真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模范遵守黨紀國法。他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作為政協第十屆磐安縣委員會委員和民建會員,他積極通過建言直通車、委員工作室、“兩會”發言、政協提案等渠道,為農民發聲,助力增收,展現了新時代農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二、踐行核心價值觀,響應國家戰略
包金亮積極響應國家發展戰略,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信念堅定、守正創新,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他深知建設學習型社會和學習型大國的重要性,因此從未停止過學習的腳步。同時他積極響應鄉村振興、智慧助老等國家戰略,通過科技創新和模式創新為農業產業的高質量發展貢獻了自己的力量。他先后承擔國家、省級項目6 項,科技成果 12 項,授權專利 22 項,制定標準 22 項,發表論文 32 篇成為了發展高效農業、科技興農的“探索者”。
三、學習事跡感人,成長軌跡清晰
包金亮的學習事跡真實而動人,他的成長軌跡如同一部勵志篇章,清晰展現了他對知識的渴望和對事業的執著。自幼對食用菌產生濃厚興趣的他,高中畢業后便毅然投身于食用菌的研究與開發工作,將這份熱愛視為生命的一部分,孜孜不倦、樂此不疲。
盡管未能如愿進入大學深造,但包金亮從未放棄對知識的追求。他“三進電大”,從專科到本科,一步步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不斷汲取新知識的甘露。同時,他還自學掌握了日語和韓語,為日后與國外專家的交流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展現了其堅韌不拔的學習意志和樂觀向上的學習態度。
在創業過程中,包金亮更是遇到了無數困難和挑戰。但他從未言敗,而是啃知識、學技術、搞實驗、攻難關,與大棚形影不離,不斷突破食用菌種植技術的瓶頸。他的腳踏實地、堅持不懈和勤勉好學的精神,不僅讓自己在事業上取得了輝煌成就,也深深感染了周圍的人,成為了大家學習的榜樣。
他的學習軌跡清晰可見,從自學到進修,從國內到國外,每一步都充滿了對知識的渴望和對卓越的追求。無論是到清華大學、上海交大、廈門大學等國內知名院校進修學習,還是前往日本、韓國學習交流,包金亮都始終保持著那份對知識的敬畏和對事業的熱愛,將國外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引入國內,為食用菌事業的發展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四、示范引領作用強,帶動群眾廣泛參與學習
包金亮不僅自己學習成果顯著,還積極帶動周圍群眾廣泛參與學習。他通過研討、座談、培訓等方式,積極參與農業產業幫扶支援,助力本土青年、村民增加農業技能。他累計接待參觀考察學習人員十余萬人次,培訓農民 6562 人次,孵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50余家、培育高層次人才 20 余名。
在援疆工作中,包金亮更是發揮了自己的專長,幫助當地建立食用菌示范基地 162畝,開展技術培訓二十余場次,培訓1000余人次,切實帶動了當地食用菌產業發展。他的“公司+基地+農戶”模式,讓菌菇種植坐上了“技術快車”,帶動了周邊農戶 1100 余戶栽培食用菌 2200 萬袋,增收 1.5 億元。
此外,包金亮還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擔任磐安縣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兼職)、食用菌協會副會長等職務,為行業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他的事跡被廣泛報道,成為了新時代農民的楷模和榜樣。總之,包金亮以其堅定的政治立場、積極的學習態度、卓越的創新能力和無私的奉獻精神,成為了平凡崗位上的學習之星。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什么是終身學習、什么是鄉村振興的楷模。相信在未來的日子里,他會繼續發光發熱,為農業現代化和鄉村振興貢獻更多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