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蘇亞,中共黨員,舟山普陀區社會保障局就業處退休,曾獲“市級首屆文明市民”“市級十佳好母親”“十佳道德標兵”、舟山市“百姓學習之星”等榮譽稱號。現為浙江省葫蘆絲巴烏學會常務理事,任舟山絲韻藝術團團長、沈家門街道老年學校器樂教育負責人。
退休后,夏蘇亞積極規劃業余生活,投身樂器學習。當時普陀沒有學習的地方,有次聽人家說,定海老年大學有二胡班,她馬上去打聽參加,三次上課來回要4個小時,路上花掉整整2個小時,她馬上向普陀老年大學老師建議也辦個二胡班,這個建議得到學校老師們的贊同。2009年又走進普陀首期葫蘆絲班,學習樂器之路從此真正開始了。2011年5月在啟蒙葫蘆絲老師的幫助下,她組織五位姐妹一起去杭州觀看葫蘆絲音樂會,結識了中國民樂管弦樂葫蘆絲巴烏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謝小英老師,她說舟山葫蘆絲起步晚,學習人不多,你們要大力宣傳學習葫蘆絲。從此,夏蘇亞組織姐妹們更加努力學習葫蘆絲技巧演奏水平,并籌劃組建了絲韻藝術團。
2012年6月第一次去無錫參加二省六市的葫蘆絲學習培訓、友誼展演,得到了葫蘆絲專家們和其他團隊的一致好評,一個南京的絲友從最后一排找到我們,翹起大拇指說:你們這個節目演出最認真了,演出服最靚麗了。2013年7月她又組織葫蘆絲六姐妹去云南參加第一次全國比賽,當時姐妹們心里都有點不敢當,夏蘇亞鼓勵姐妹們當作去云南旅游、去感受學習氛圍、去見識人山人海的絲友,名次不重要,只要我們從現在開始把預賽、決賽這兩首曲子每天吹十遍,吹到滾瓜爛熟了,有備而戰就不怕了。后來謝老師指導和姐妹們強化訓練,賽場評比榮獲銀獎。2017年7月參加浙江舉辦的全國比賽榮獲銅獎,2018年7月參加江西省舉辦的全國比賽榮獲銀獎,葫蘆絲旗袍最佳創意獎,從此學習葫蘆絲的愛好者越來越多,團隊也逐步進入有規范性管理,團員們吹奏技巧、演技水平不斷提升,由此奠定了舟山絲韻藝術團傳承和發展傳統的民樂樂器良好的基礎。
在夏蘇亞的帶領下,舟山絲韻藝術團持續發展。
一是規模不斷壯大。從原來的六姐妹到絲韻藝術團近百人;從一個班級增加到十個班級;從單一的葫蘆絲樂器增加到葫蘆絲、二胡、電吹管、雙管巴烏、非洲鼓、陶笛塤等多種樂器;從最初只會一二個節目到吹、拉、唱、打、跳,隨時可以一臺戲的器樂大展演。
二是社團不斷提質。在夏老師的教導和鼓勵下,學員水平不斷提高,現有全國級陶笛教師1人,省級葫蘆絲高級教師資格證3人,葫蘆絲社會藝術水平考取十級的10人、七級4人,二胡社會藝術水平考取九級的5人,浙江省民樂管弦樂、葫蘆絲巴烏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2人、理事1人。2023年11月,社團被評為浙江省“優質老年學習社團”。同年12月,葫蘆絲表演《最美瀏陽河》代表舟山市參加了由浙江老年開放大學舉辦的“炫彩夕陽”老年教育(器樂類)學習成果現場直播展演活動,獲得多方贊譽。
三是交流公益活動經常開展。2012年6月到2019年4月組織走出去學習取經交流、請進來授課指導交流6次。2023年3月18號受邀在廈門參加“共創新時代、點亮中國夢”全國文藝交流比賽演出,一首氣勢蓬勃的葫蘆絲表演奏《雪映紅梅.繡紅旗》榮獲金獎。各社會組織的公益演出活動和政府部門組織的慶祝活動積極報名隨叫隨到。為慶祝70周年華誕,燈光、音響、凳子所有經費自掏腰包,一臺贊頌祖國的紅色節目在沈家門北安公園精彩展演,一位觀眾說:如此高、大、上的演出規模是一個民間團隊自掏腰包演出的,在沈家門很少看到的。2023年省宣傳部、省文化旅游廳到區文化館推出的文化賦美工程志愿者門更加積極參與,“文化星火 自在普陀”一臺戲節目參加了3次,大街小巷打卡演出175場次。2024年參加敬老院、各社區單位、“文化賦美 又見普陀”等公益演出23次;進行器樂公益培訓5332人次,每人次每節課2小時。因其表現突出,普陀電視臺也進行了專門采訪和報道。
四是團隊管理無私無怨。藝術團是一支由島城已退休及即將退休的中老年音樂愛好者自愿組成的民間團隊,沒有資金來源,所有購買樂器、演出服、外出差旅費的資金都是自掏腰包,悉心認真的夏蘇亞當老師上課沒有一分收入,成校每年給教師的補貼費全部交財務入賬作活動經費,前年社區獎勵她的800元文藝優秀獎金全部給團員們搶紅包發掉,對自己的學生親如自己的孩子、兄弟姐妹,學生們家里家外有什么心事很喜歡和熱情體貼的夏老師坦誠交流訴說。隨著藝術團水平不斷提升,上級都有大量的藝術團管理工作和申報工作要做,她從不怨言。家里人多次心疼她,你怎么有做不完的事,有些事叫其他人來做好了,她真是笑著說:我在做辛苦,那叫別人做也辛苦啊,自己能做的事盡量自己做,每個團隊的負責人都是這樣在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