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風吹拂枕席,白露輕沾衣裳,轉眼便到了寒意漸生的寒露時節。當秋風為大地染上蕭瑟底色,諸暨市阮仕雙語幼兒園里,一場關于“寒露”的趣味探索之旅正熱鬧開啟。
指尖藏秋意
小班幼兒對色彩與形狀的好奇,恰與秋日植物的斑斕不謀而合。柔軟可塑的粘土撞上帶著自然紋路的植物標本,瞬間點燃了孩子們的創作熱情。他們雀躍著走進花園,將紅的楓葉、黃的銀杏、綠的冬青一一拾起;回到活動室,又把小小的粘土揉圓、壓扁,讓其與葉片巧妙鑲嵌——原本普通的材料,在稚嫩的指尖下化作一幅幅靈動的“秋日粘土畫”,每一筆都是對秋天的鮮活詮釋。
筆下繪秋實
秋日雖有萬物凋零的詩意,卻也藏著柿子的熱烈——枝頭那一串串紅燈籠,成了最動人的秋日符號。大班幼兒以“柿”為媒,創作“柿柿如意”主題畫:先用棕色卡紙勾勒出質樸的籃子,剪下粘貼在白紙上;再用紅色、黃色的筆現出一個個圓潤的柿子剪下,輕輕貼進“籃筐”。當最后一個“柿子”落定,一張張滿載美好寓意的作品新鮮出爐,也將秋日的甜意定格在紙上。
舌尖品秋味
石榴是寒露時節的“時令寵兒”,不僅果肉酸甜、能喚醒食欲,更富含維生素C與B2,兼具美味與營養。中班的孩子們化身“小小營養師”,動手制作“秋天的第一杯石榴汁”:先將飽滿的石榴清洗干凈,小心翼翼剝出晶瑩的籽兒;再把籽兒裝進保鮮袋,用碾棍反復碾壓出汁液;最后將清甜的汁水倒入杯中——舉起杯子輕輕干杯,舌尖的甜意與臉上的笑容,成了這個秋天最治愈的味道。
童聲誦秋光
晨光漫進幼兒園的那一刻,孩子們踮起腳尖、抬起小手,掌心仿佛托著剛凝結的寒露,又似攏著隨風輕飄的秋葉。“寒露深秋夜長天,水結珠兒百草間,荷花雖破葉千面,明日清晨采藕蓮。”稚嫩的童聲伴著節奏響起,配上輕輕晃動的手勢,原本抽象的節氣,變成了掌心可觸的“萌趣秋光”。
寒露驚秋晚,朝看菊漸黃。這場節氣活動里,孩子們不僅觸摸到了秋天的溫度,更讀懂了二十四節氣的文化韻味。當活動落幕,轉身間仿佛已能聽見冬天的腳步聲,而這個深秋的美好記憶,早已悄悄住進了孩子們的心里。(諸暨市楓橋鎮中心學校 孫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