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切實守護師生心理健康,推動“醫教結合”心理健康服務落地,10月20日,玉環市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特邀玉環市第二人民醫院心理衛生科主任、學校心理副校長陳禮賢與心理衛生科護士長楊茜茜走進校園,開展一對一心理義診活動。活動現場,專業的診療與溫暖的溝通,為有需要的師生送上了一份“心靈守護禮”,也讓心理健康關懷深入校園每個角落。
義診現場:專業與溫暖并存
10月20日下午,學校棲棲驛站二樓心理咨詢室布置溫馨。綠植、柔和燈光與獨立診療空間,為師生的溝通營造了安全舒適的氛圍。義診開始后,陳禮賢醫生耐心傾聽每一位師生的訴求——無論是學業壓力、人際交往困惑,還是家庭難題,他都細致分析,用通俗的語言講解心理原理,并結合臨床經驗提供針對性建議。
有學生提到“最近總擔心考試考不好,晚上睡不著”。陳醫生并未直接給出答案,而是先通過輕松對話緩解其緊張情緒,再引導學生梳理壓力來源,并分享了“呼吸放松法”“目標拆解法”等實用技巧,幫助學生學會自我調節。咨詢結束后,不少同學表示收獲頗豐,帶著釋然的笑容離開。
專家視角:這些心理防護知識請收好
陳禮賢醫生結合師生常見的心理問題,分享了實用的心理健康防護知識:
1.學會“情緒識別”,做自己的“心理偵探”
當你感到“坐立不安、注意力不集中”時,可能是“焦慮情緒”在作祟;當你“對喜歡的事失去興趣、不想說話”時,或許是“低落情緒”的信號。建議每天花5分鐘記錄情緒及引發事件,長期堅持有助于掌握情緒規律,也能更快找到應對方法。?
2.掌握“壓力緩解”小技巧,給心靈“松綁”
面對壓力,很多人會陷入“越焦慮越效率低,越效率低越焦慮”的惡性循環,這時可嘗試“478呼吸法”:吸氣4秒,屏息7秒,呼氣8秒,重復數次以激活放松機制。或采用“5分鐘轉移法”:煩躁時暫停手頭事務,聽歌、看風景或簡單拉伸,幫助大腦重啟。
3.重視“心理邊界”,學會拒絕與接納
在人際交往中,許多困擾源于“不會拒絕”。應學會禮貌堅定地設定界限,不必過度在意他人看法。同時接納自身不完美,避免因失誤過度自責,保持健康心態。
4.家人互動:用“有效溝通”守護親子關系
針對親子教育,陳醫生建議將“命令”轉為“選擇”,如“你想先寫哪科作業?”;用“關心”替代“指責”,如“今天回來有點晚,是不是遇到什么困難?”。平等溝通有助于增進理解,減少矛盾。
活動意義:醫教結合,為心理健康保駕護航
此次義診是學校推進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舉措。通過引入專業心理服務,不僅解決了師生的實際心理困惑,也普及了實用的心理防護知識,提升了自我調節能力。
未來,學校將持續深化“醫教結合”模式,開展心理健康講座、團體輔導、專家義診等活動,構建更完善的心理健康服務體系,為每一位師生的心理健康保駕護航,助力大家在積極的心態中快樂學習、幸福生活!(陳麗敏 梁詩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