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目主題
“家社共育·E路同行”品牌項目是一個以家庭、社區協同育人為基礎,以科技賦能為支撐的現代教育項目。它旨在通過家庭、社區和科技的深度融合,構建一個更加科學、高效、公平的家庭教育生態,為孩子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提供全方位支持。該項目秉持“家長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的社區家庭教育理念,以“服務家社共育,引導終身學習”為主要任務,以“構建家庭教育的社會格局”為目標愿景,積極構建“政府發動、社區推動、家長主動”的社區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不斷促進社區家庭教育的規范化運行、專業化提升、品質化發展。
二、主要內容
(一)系統聯動,形成協同運作新體系。注重系統化的社區家庭教育體系建設,充分發揮溫州社區教育“市級社區大學—縣級社區學院—街鎮社區學校—村社教學點”四級辦學體系作用,推進全市社區教育“1+X+Y”體系建設,督促縣級社區學院成立“家庭教育指導分中心”,“社區學校.文化禮堂”共同體成立“家庭教育指導站”,形成覆蓋全市的“中心+指導站+X”的社區家庭教育協同服務體系,為家長提供就近、便利、適切的支持和服務,打通家庭教育指導“最后一公里”。
(二)提升內涵,鋪設家庭教育新講壇。開展溫州市社區教育“能者為師”特色課程推介共享行動評選,全市遴選出“家庭教育與閱讀表達”主題特色課程11門,獲教育部推介公示課程2門。成立社區家庭講師團,聘請溫州名師名家,以“線上+線下”的方式展開社區家庭教育進農村文化禮堂活動200余場,有效引導社區居民爭做良好家教、家風的踐行者。會同溫州報業集團、溫州新聞網共同策劃“協同育人·E路同行—‘家校社協同育人’線上主題活動”,傳播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相關活動單項閱讀點擊量超1200萬。全市開展了“家風家訓傳萬家”家庭教育培訓200余場。舉辦“共筑成長之路——家庭教育的智慧與實踐”巡回宣講活動,參與現場活動的家長和教師共計1000余人,線上參與家長近2000人。
(三)數字賦能,構架協同育人新平臺。成立家校工作坊。聯合溫州學前教育指導中心搭建家園校“攜手共育.科學銜接”幼小銜接網絡專題,開展名師名家主題講座10場,全市2萬多名溫州家長上了幼小銜接第一課。打造家長服務坊。甌海區率先在全省建設“甌海數字家長服務坊”。該平臺實名注冊,通過“線上線下統一管理、校社帳號掃碼聯通、服務學習自動積分、服務成績動態顯示”,建成信息“一張圖”,全方位提供學生成長信息,將各類家庭教育信息進行智能化推送,實現“家庭教育”服務直達村社和家庭。目前,該項目已成為溫州市重大應用項目和省發改委重點數改項目。打造親子研學平臺,鹿城區與市婦女兒童中心等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合作,提供涵蓋“德智體美勞”全域實踐體驗課程的菜單式公益課,打造了全國首創的“學生社會大課堂”親子研學平臺。
(四)培育品牌,打造協同育人新高地。強化地域優勢,開展參與性、體驗性強的家社協同育人實踐活動和品牌建設,弘揚好家風、好家訓、好家教,構建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社會教育生態。甌海依托社區學院成立家庭教育掌上平臺,播出掌上課堂58期113講,總點擊量達到500多萬人次;龍灣打造“開放全納”的信息化平臺——云上智校,創新生成了專家講座、家教指南、父母必修課等七大模塊;樂清創立小海星家庭教育學堂,推出了“快樂周末”“公益心繪堂”等品牌活動;瑞安啟動“e童成長”瑞智父母家教講堂線上點單平臺,已推出7期“云講堂”,家長在線觀看合計30萬多人次;永嘉依托家長學分銀行“嘉學習”平臺,共建了覆蓋婚前準家長以及幼小初高家長等8個階段的線上精品課程;蒼南以創建全國“家校共育”數字化試驗區為契機,把家庭教育系列任務納入學校發展性評價,促進家庭教育可持續發展。通過培育品牌助力協同育人的社會環境建設,將社區治理中的成熟經驗融入社區家庭教育指導工作。
(五)以“僑”為橋,開拓海外教育新渠道。為進一步講好中國故事,傳播溫州聲音,溫州開放大學及各縣(市)區開放學院聯合有關部門開展了“讓更多的海內外僑童浸潤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宣講、夏令營、快樂之家等活動,有效增強海外僑童愛國愛鄉情懷。瑞安成立海外僑童教育宣講中心,鹿城打造七都僑界留守兒童快樂之家,文成開展海外華裔青少年夏令營等,以上的活動對傳承中華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迭代升級了中華文化傳播方式,把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到海外僑童的生活、把深厚家國情懷植根于海外僑童的心靈。
三、活動方式
(一)線上線下結合,全方位覆蓋。通過家庭教育掌上平臺(甌海)、云上智校(龍灣)、e童成長瑞智父母家教講堂(瑞安)等數字化平臺,提供家庭教育課程、專家講座、互動問答等內容,家長可隨時隨地通過手機、電腦等設備學習。結合社區文化禮堂、學校、公共文化服務機構等場所,開展“快樂周末”(樂清)、“公益心繪堂”(樂清)、“家風家訓傳萬家”培訓等線下活動,增強家長與孩子的互動體驗。
(二)多方聯動,形成合力。由溫州市婦聯、溫州開放大學等政府部門牽頭,統籌資源,制定政策,推動家庭教育品牌項目的落地實施。依托社區學院、社區學校、文化禮堂等基層陣地,組織家長參與家庭教育講座、培訓、實踐活動,打通家庭教育“最后一公里”。通過家校工作坊、親子研學平臺等形式,促進家校協同育人。
(三)品牌化運作,提升吸引力。各區縣結合地域特色,打造了“小海星家庭教育學堂”(樂清)、“e童成長”瑞智父母家教講堂(瑞安)等品牌活動,通過趣味性、互動性強的內容吸引家長和兒童參與。提供涵蓋“德智體美勞”全域實踐體驗課程的菜單式公益課(鹿城),家長可根據需求選擇適合的課程,滿足個性化需求。通過“甌海數字家長服務坊”等平臺,家長參與學習和服務可獲得積分,積分可用于兌換課程或獎勵,激發家長參與積極性。
四、特色和效果
(一)特色
1.深度融合與創新:該項目將家庭、社區與科技緊密融合,創新性地利用數字化平臺(家庭教育掌上平臺、云上智校)等,為家庭教育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務,打破了傳統家庭教育的時空限制。
2.全方位覆蓋與個性化服務:項目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既覆蓋了廣泛的家長群體,又提供了個性化的課程選擇,滿足了不同家庭的需求。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興趣等選擇適合的家庭教育課程。
(二)效果
1.家庭教育水平提升:通過系統的家庭教育課程和培訓,家長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得到了更新和提升,家庭教育水平顯著提高,為孩子的健康成長提供了有力保障。
2.社區教育生態優化:項目的實施促進了社區教育生態的優化,形成了政府、社區、家庭、學校等多方聯動的協同育人機制,增強了家庭教育的社會支持力度。
3.社會影響力擴大:項目通過品牌化運作和廣泛的宣傳,吸引了更多家長和兒童的參與,提高了社會對家庭教育的關注度和認可度,為構建更加科學、高效、公平的家庭教育生態奠定了堅實基礎。